利用差示掃描量熱法進行鋰離子電池陰極與陽極材料的安全性評估

TA467-TW

摘要

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現象為一個重要的安全疑慮。當電極材料發生放熱反應時,會導致溫度上升,並加速化學反應,進而引發熱失控現象。目前已知,鋰離子電池的殘留電量能影響反應的起始溫度、反應機制以及能量釋放。差示掃描量熱法可用來評估在不同殘留電量下,陰極與陽極材料的熱穩定性。我們可以利用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 在不同溫度範圍內掃描材料,來測定反應起始溫度、峰值反應溫度以及釋放的能量。在本研究中,我們評估了鋰鎳錳鈷 (NMC)陰極與石墨陽極。結果發現,陰極在反應中釋放出較多的能量,而隨著殘留電量下降,熱穩定性也相應提升。

介紹

由於鋰離子電池 (LIB) 具有高能量密度等優異性能,而得以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中。然而,LIB 的安全疑慮需要電池管理系統的支援。當電池過度充電、暴露於高溫或發生短路時,熱失控現象就可能發生。當達到臨界溫度時,會引發放熱反應,使得溫度持續上升,進一步加速化學反應的發生。熱失控期間將引發嚴重的電池劣化,釋放有毒氣體並導致電池起火燃燒。

鋰離子電池的殘留電量 (SOC) 已被證實會直接影響熱失控現象。SOC 的差異導致電池單元的熱分佈發生變化,而由於較低的電量會降低能量釋放的機會,因此在 SOC 較低的電池中會減少熱危害的發生 [1] [2]。電池中使用的材料也會影響熱失控,瞭解不同配方與 SOC下熱失控的起始溫度有助於設計熱管理系統及預防熱失控。

差示掃描量熱法可以用來測量電極材料的熱流。透過在一系列溫度下進行掃描,可以察覺可能導致熱失控的放熱反應。該技術可以測量材料的 SOC 對起始溫度及釋放能量所造成的影響,因此使差示掃描量熱法成為評估電池安全性的有用工具。

實驗

NEI Corporation 提供了 NMC811 陰極與石墨陽極,且不同殘留電量的電池樣品。在進行測試之前,我們將電池拆解,並用碳酸二甲酯 (DMC) 清洗電極以移除電解質。該步驟確保測量實驗僅評估陰極與陽極材料,而不受電解質劣化的影響 [3]。將電極乾燥後,從電流收集器上取下活性陰極與陽極材料進行測試。為了與已充電樣品進行比較,我們還以相同的清洗與乾燥程序來準備原始的陰極與陽極樣品。

我們利用 TA Instruments 差示掃描量熱法 (DSC) 來測量電極材料的熱流。將大約 5 毫克的樣品裝載至新的高溫高壓樣品盤 (P/N 900803.901),以每分鐘 5 °C 的速率加熱至450 °C。我們使用 TRIOS 軟體分析起始溫度、反應熱(焓)與峰值溫度。

結果與討論

圖 1 為完全充電的 NMC 陰極及石墨陽極的反應起始溫度。第一個起始溫度(即在基線觀察到的第一個放熱轉變)通常與固體電解質界面 (SEI) 膜的初始分解有關,而該分解可能造成不良的放熱反應。陽極的起始溫度較低,為 82 °C,是普通石墨陽極的典型溫度。石墨陽極通常在 80 °C 至 120 °C 之間出現 SEI 的初始分解 [4]。

Figure 1. Onset temperatures of NMC cathode and graphite anode at 100% SOC.
Figure 1. Onset temperatures of NMC cathode and graphite anode at 100% SOC.

儘管石墨陽極的起始溫度較低,但從圖 2 石墨陽極熱流訊號下的較小面積發現,其能量整體上不如 NMC 陰極。該面積代表反應焓值,可以透過積分累加熱流訊號曲線計算而得。NMC 陰極在 100% SOC 時,焓值為每公克 1618 焦耳,而石墨陽極在 100% SOC 時,其焓值為每公克 345 焦耳。相較 100% SOC 的石墨陽極,NMC 陰極在 100% SOC 時產生更多能量的放熱反應。與陰極材料降解有關的放熱反應分別發生於 227 °C、321 °C 與 378 °C。超過 270 °C 之後,已知 NMC 會變得對熱不穩定,並會釋放氧氣 [5]。峰值溫度 321 °C 與 378 °C 可能與其熱不穩定性相關。完全充電的石墨陽極在 268 °C 處有一個較小的放熱反應。陰極反應釋放的能量越多,越容易引發熱失控現象,並進而擴大影響整個電池組。

Figure 2. Heat flow signal of the NMC cathode
Figure 2. Heat flow signal of the NMC cathode
graphite anode (bottom) at 100% SOC.

圖 3 顯示不同 SOC 下 NMC 陰極的熱流訊號。當 SOC 下降,熱穩定性也隨之提升。50% SOC 下,主要放熱事件的高峰溫度從 378 °C 上升至 416 °C,但與 100% SOC 相比,釋放較少能量。未充電的陰極材料沒有發生放熱反應。

果不其然,如圖 4 所示,陽極的訊號呈現相同的趨勢。一旦陽極 SOC 下降,相應的熱流也降低。相較於 100% SOC,50% SOC 下的放熱反應釋放的能量較少。表 1 為兩種材料在不同 SOC 下產生的每單位質量焓值。

Table 1. Enthalpy of reactions at various SOC for the NMC cathode and graphite anode

Enthalpy (J/g) NMC 陰極 石墨陽極
0% SOC 72.1 49.8
50% SOC 625 216
100% SOC 1618 345
Figure 3. Overlay of heat flow signal for the NMC cathode as received and at 100%, 50%, 0% SOC.
Figure 3. Overlay of heat flow signal for the NMC cathode as received and at 100%, 50%, 0% SOC.
Figure 4. Overlap of the heat flow signal for the graphite anode as received and at 100%, 50%, and 0% SOC.
Figure 4. Overlap of the heat flow signal for the graphite anode as received and at 100%, 50%, and 0% SOC.

在未充電狀態下,石墨陽極與 NMC 陰極的反應焓值相似。但是,從該電池的實驗發現,石墨陽極在充電後所釋放的能量明顯低於充電後的 NMC 陰極,表示陰極更容易引發熱失控。該電池的完全充電陰極其釋放的能量為完全充電陽極的三倍以上。而該能量更可能驅動造成電池熱失控的反應。因此,重要的是要研究兩個電極,來確定哪些材料具有較高的風險因素,以及需要避免哪些溫度。完全充電的電池必須保持在起始溫度以下,以避免不安全的降解和熱不穩定性。透過瞭解電池材料的安全性參數,DSC 的結果有助於設計熱能管理系統。

結論

DSC 可以用於電極材料的熱失控安全性分析。還可以測定可能引發熱失控的反應溫度,以及降解反應期間釋放的能量。我們分析了不同 SOC(0%,、50% 與 100%)下的電極,結果發現 100% SOC NMC 陰極最有可能導致熱失控,並進而擴大影響整個電池組。當 SOC 降至 50% 時,NMC 陰極對熱變得更加穩定,而放熱反應溫度也轉移至更高溫度。石墨陽極雖然在 SOC 方面呈現相同的趨勢,但所釋放的能量明顯少於陰極。

參考資料

  1. L. Torres-Castro, A. Kurzawski, J. Hewson and J. Lamb, “Passive mitgation of cascading propagation in multi-cell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vol. 167, no. 9, 2020.
  2. A. W. Golubkov, S. Scheikl, R. Planteu, G. Voitic, H. Wiltsche, C. Stangl, G. Fauler, A. Thaler and V. Hacker, “Thermal runaway of commercial 18650 Li-ion batteries with LFP and NCA cathodes- impact of state of charge and overcharge,” RSC Advances, vol. 5, pp. 57171-57186, 2015.
  3. Z. Zhang, D. Fouchard and J. R. Re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material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safety of lithium-ion cel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70, pp. 16-20, 1998.
  4. X. Feng, M. Ouyang, X. Liu, L. Lu, Y. Xia and X. He, “Thermal runaway mechanism of lithium ion battery for electric vehicles :A review,”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vol. 10, pp. 246-267, 2018.
  5. K. Kim, D. Kam, C. C. Nguyen, S.-W. Song and R. Kostecki, “Study on the Dominant Film-Forming Site Among Components of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in Li-ion Batteries,” 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 vol. 32, no. 8, 2011.

致謝

本說明是 NEI Corporation(紐澤西州 Somerset)與 TA Instruments 的合作成果。由 TA Instruments 新市場開發科學負責人 Jennifer Vail 博士及 Hang Lau 博士聯合撰寫。

請按此處下載應用說明的可列印版本.

聯絡我們以瞭解更多儀器相關事宜,以及它如何為您的研究帶來好處。